一、教学目标
1.通过欣赏歌曲《明天会更好》,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希望与温暖以及对世界和平美好的追求和向往。
2.通过聆听、欣赏、讨论等方法,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,提高赏析歌曲的能力。
3.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,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【重点】
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希望与温暖以及对世界和平美好的追求和向往。
【难点】
认识并掌握切分音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新课导入
歌曲导入,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罗大佑的《童年》,并提问: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?是谁创作的这首歌曲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罗大佑是我国著名的歌手,写过很多好听的流行歌曲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另一首歌曲《明天会更好》。
(二)初步感知
1.教师播放歌曲,并提问: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。
2.教师再次播放歌曲,并提问: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各个歌手演唱的都是同一条旋律,所以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齐唱。
(三)深入赏析
1.教师为同学们在钢琴上弹奏歌曲的旋律,并提问学生: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旋律朗朗上口,非常有律动感。那歌曲的律动感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这首歌曲运用了大量的切分音,切分音是改变乐曲中强拍上出现重音的规律,使弱拍或强拍弱部分的音,因时值延长而成为重音。大量切分音的运用使得歌曲的律动感更加强烈。
2.教师弹奏钢琴,带领学生跟着拍子练习切分音节奏,并带入谱例和歌词由浅入深的逐步掌握切分音。
3.教师再次完整播放歌曲,并提问:这首歌曲的歌词上又有什么独特之处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作者在前三段采用不同的歌词,第四段重复第一段的歌词,做到了前后呼应。
4.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歌曲的创作背景,并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:作者创作这首歌曲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?
学生小组交流讨论,小组代表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这首歌曲是罗大佑于1985年为了呼应1986年世界和平年的主题而作,并且召集了60位华人歌手,采用为公益而唱的模式。整首歌曲平和而热切,充满了希望与温暖,表达了人们祈求世界和平、期待明天会更好的心愿。
(四)巩固提高
教师为学生播放1985年群星演唱《明天会更好》视频,并提问:观看视频与单独听歌曲有什么样的区别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观看视频时情感更加浓郁、强烈,更能感受到歌曲表达的向往和平、追求美好的情感,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震撼。
(五)小结作业
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并向同学们强调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,做一个向往和平,追求明天的人。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小编微信66746005领取
课后作业:搜集两首其他追求希望与和平的歌曲,下节课互相分享。
四、板书设计
明天会更好
1=c 4/4 2/4
中速稍慢 罗大佑曲
切分音:xxx
追求和平、向往明天